未成年手机游戏充值金额过万,家长难以举证退款 | 以案为鉴

日期: 来源:贝斯特安卓网

未成年手机游戏充值金额过万,家长难以举证退款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席韶阳 通讯员 王筱】近年来,随着触网年龄的不断降低,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动辄花费上万元为游戏充值、过度消费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家长想要游戏退款则面临举证困难等难题。下面的案例就颇具代表性。

【案例一】

初中生手机游戏充值161次,累计金额5万元!

2023年6月,南阳的陈某查询支付宝余额时发现账户内仅剩2.8元,而自己近期并未使用支付宝支出费用,陈某立即联系支付宝客服反映账户被盗,正准备报警时,其上初中的孩子小陈哭着说是自己玩游戏用支付宝余额充值了。原来,初中生小陈所在班级最近“流行”一款虚拟游戏。游戏内可以充值升级“装备”、购买“服装配饰”等,小陈私下用父亲陈某的手机注册了游戏账号,将游戏App隐藏起来避免陈某发现,并悄悄删除了自己在游戏中的充值记录。就这样,小陈神不知鬼不觉地边玩游戏边充值,陈某联系支付宝客服查看交易流水,发现小陈已经充值161次,累计金额达5万元!

陈某与游戏公司多次沟通要求退还充值费用未果,遂将游戏公司诉至法院。后经法院组织调解,游戏公司才同意全额退还游戏充值款5万元,陈某撤回起诉。

【案例二】

八岁童沉迷手机游戏,6天充值1.38万元

2023年10月,新乡年仅8岁的小毛偷偷用奶奶的手机下载游戏,趁着家长不注意为多款游戏进行充值。待家长发现时,仅6天时间,就已经充值1.38万元。小毛的家长将游戏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退费,但也面临举证困难。

【现象】

充值金额动辄上万元!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何其多 家长举证退费何其难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问题引发社会持续关注。部分未成年人缺乏网络游戏自控能力,虽然网络游戏设置了防沉迷功能,但依旧有很多孩子对网游依赖成瘾。

3月14日,黑猫投诉发布《2023年十大消费警示》称,2023年黑猫投诉平台“网游”相关投诉量约11万条,其中近六成投诉涉及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游戏领域投诉在寒、暑假期间达到高峰,该时段恰逢未成年人放假回家的手机使用高峰。问题最集中的是家长反映游戏充值“退款难”,占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总投诉的71%。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金额各异,少则几百,多则数十万,家长想要退款成功往往比想象中更复杂。一方面,举证难。有家长反映在退费时,不仅被客服询问孩子出生证明,学生证明等一系列信息,还有电话回访环节,孩子稍有记不清退款申请就会被驳回。另一方面,流程冗长。面临应用商店、游戏公司之间不同的规则,有家长表示自己的退款流程6个月过去了都还在进行中。其他涉及的问题还有:网游实名注册制度被指形同虚设,未成年人网游在线时间过长,影响学业,部分游戏充斥色情暴力等因素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等。

【法律法规】

一、未成年人消费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在未成年防沉迷方面,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出台。明确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同时要求在运营的游戏进行实名认证。

【探因】

额度小、频次高、总额大、消费隐蔽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现象为何如此多?

纵观相关投诉可以发现,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呈现出额度小、频次高、累计总额大、消费隐蔽的特点。探究孩子能够反复多频次消费的原因,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分析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孩子通过家长手机的支付密码做游戏充值。其次,通过手机软件中的免密支付功能进行游戏充值。市面上的手机都有游戏中心,不少游戏可绑定微信直接登录,若家长手机开通了免密服务,一般来说,金额小于100元的消费不用输入支付密码即可达成。而大多数手机游戏单笔费用在百元以下,这使孩子得以瞒着家长多次充值。

此外,手机小游戏中各种花样百出的诱导消费手段。小游戏在免费试玩后会弹出收费窗口,“首充礼包”的弹窗往往设在游戏闯关的重要关口,孩子很容易“冲动消费”,而各种“超值奖励”弹窗也会刺激玩家继续充值,让孩子沉迷其中。

【风险提示】

家长也应负起管理责任

“家长们在依法维权的同时,作为监护人,还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与教育。”徐林萍提醒家长们,以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相关问题为例。《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团体标准起草方提出,监护人在明知或应知未成年人存在绕过防沉迷限制的情形而未予以制止,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监护人应承担30%—70%的责任。

她提醒家长们,在管理好自己手机的同时,给孩子更多关爱和陪伴,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丰富的兴趣爱好,避免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过度消费、不理性消费,日常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各种支付密码不要轻易告诉孩子;定期修改密码,不要绑定大额账户,以防孩子挥霍家长的金钱;慎重开通免密功能。

2.第一时间保存好游戏充值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

3.用好手机的功能设置。不少儿童会使用父母的手机玩微信小游戏,或者部分游戏还可以通过其他网络平台一键跳转到微信小程序的游戏页面,游戏充值往往也是通过微信支付渠道完成。对此,家长可以通过微信软件的设置功能中“青少年模式”进行主动设置。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资讯